214年办学历程中的十个小故事透露了什么?杭十中校长陈积粮给初一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

2023-7-20 15:11| 发布者: 我是的十八簿| 查看: 208| 评论: 0
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彭琼霞



10月23日下午,杭十中初一的同学们在图书馆上起“大课”——近四百个同学一起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。

这堂课的主题是“宗文‘义’”,主讲老师是校长陈积粮。

上课前,陈校长先给同学们抛出了四个问题,来了个抢答环节。

现场马上活跃起来,同学们都跃跃欲试。

“我校的前身宗文义塾创建于什么时候?”

“宗文义塾的创始人是谁?”

“宗文义塾从何时定址南园?”

“校友高丽娟出资创建了什么奖项用于奖励优秀师生?”

让陈校长意外的是,同学们的抢答,正确率是100%!

思政课正式开始。陈校长和同学们分享了十个十中历史上“义”的小故事。



2017年4月18日,杭十中宗文紫荆宝丽奖启动仪式

杭十中创办于1806年,前身为宗文义塾,是省内连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。214年来,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至今已是名流荟萃,校友遍布海内外。

第一个小故事是“周士涟创义学”,故事的主人公,十中的同学们都很熟悉,是宗文义塾的创办人周士涟。

来杭州办学之前,在1795年前后,周士涟就在自己的家乡——嘉兴新丰镇创办平林、尚文、里仁、盐溪四所义学,让贫困学生也有书读。当时,在办学经费上有很大的困难,周士涟就带着儿子来省城杭州鸣罄募捐。三年里,他们冒寒暑,顶雨雪,忍辱负重,足迹遍布杭城的大街小巷。在1806年7月,在嘉兴名绅汤锡龄、杭州名绅郭星桥等捐资助力下,周士涟创办了“杭州宗文义学”(后改“义塾”),招纳“家贫不能从学而才可造就者”入学,免费供给膳食及笔墨书籍。

第二个小故事是“疗学佳话”。在义塾的初创时期,办学经费相当拮据,周士涟心力交瘁病倒。当时,一位海宁名医朱蒙泉来到杭州行医,得知周士涟的办学故事,深受感动,他主动为周士涟医治,并出资捐助,后来,别人找他治病,他不收报酬,医酬捐到宗文义塾来助学。当时,“转疗病为疗学”成为了杭城的一段佳话。

陈校长还讲述了徐氏兄弟赠屋、皇帝赐匾、林则徐赐文、定址南园、舍生取义等故事。

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,时不时记着笔记。

最让同学们惊叹的是一位“学姐”的故事。

2017年4月,学校收到了一位校友的捐赠,整整100万。这位校友叫高丽娟,是该校81届毕业生,是香港宝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。她的捐赠,是为了回报母校培育之恩。

这个感恩故事的结局也非常温暖。学校用这100万设立了“宗文·紫荆宝丽”奖,用于资助校内贫困生、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业绩突出的教职工。陈校长说,100万背后更大的意义,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有担当,有感恩的心,感恩母校、感恩社会,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,得到引领。

校长陈积粮以往也给同学们上过思政课,但关于校史的思政课是第一次。“培养宗文、明理、尚义的有十中特质的学生,第一步就从认识、了解校史开始。”

校史系列讲座的第一课,讲了宗文的“义”,“义”其实是一种社会担当,让同学们了解校史故事,传承和延续宗文的精神。“希望同学们通过三年在学校的浸润,懂得感恩,增长见识,有家国情怀、社会担当。”

除了“义”的故事,在学校214年的办学历史中,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校友。“他们都曾在这里学习、长大,他们的故事,孩子们听了特别有感触。”今年学校的开学典礼,同学们就迎来了特别来到现场的老校友——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都有为。
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上一篇:成为真正“美丽的人”|POLA中国沈阳概念店盛大开幕

下一篇:互融互通 共创未来 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烟台举行

sitemap.txt | sitemap.xml | sitemap.html 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创业那点事 ( 湘ICP备2022005879号-1 )

GMT+8, 2024-5-4 11:20 , Processed in 0.274086 second(s), 42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